2019年3月17日下午两点,医综705教室座无虚席,气氛火热。由2012级优秀学长葛起伟主讲的"文献解读经验分享会"在这里举行。同学们都聚精会神,聆听着葛学长的“文献解读经”。
在主持人正式向大家介绍了葛起伟学长之后,葛学长在一片掌声中走上了讲台。他首先风趣地提出解读文献需要一颗"八卦之心",正如粉丝们追自己的爱豆一样,解读文献也需要对它进行360°的深挖,直到每个方面都理解透彻。这句幽默的话,成功吸引了现场听众的注意力,长久以来大家对文献艰深晦涩的印象也有了些许松动。
接着,葛起伟学长分别从“如何找”,“如何读”,“如何讲”这三个方面传授了他关于解读文献的经验。“找文献”是初学者在这一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葛起伟学长先向我们推荐了几个常用的文献检索网站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从人物出发,从经典出发”的搜索思路。关注身边的科研工作者和本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尤其对于初学者,研读一些英文的经典教材,详细了解领域内的节点性文献就更加重要。
“如何读”则是文献解读的重头戏。葛起伟学长的总纲领只有四个字——循序渐进。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听众,读第一篇一定会很艰难,但仍然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得明白透彻,这样以后读文献才能“一目十行”。葛学长谈到,任何一篇文献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以读文献的时候一定要“以科学问题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才不至于在阅读过程中迷失目标,喧宾夺主。从论文的基本结构来看,每一部分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每一部分有着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从背景和摘要中可以找到该领域内的高被引文献,发现许多知识点;初学者建议从标题,摘要,结果,图和图注入手等等。他还告诫我们读文献几大“忌讳”,要少查字典,一气呵成,追踪原文,总结思路,分享交流方为事半功倍之举。而“一篇文献永远是读不完的”这句话,也对同学们提出了解读文献的深层次要求。
如果说“读文献”是知识输入的话,那么“讲文献”这一知识输出过程同样需要技巧。葛起伟学长谈到“讲文献一定要为听众服务”,逻辑清晰有条理,并且在PPT制作方面,使用过分商业化的模板和华丽的动画容易破坏学术气氛,因此不建议使用。他尤其强调了图片要大,关键性细节的补充交待,善于使用小结等实用Tips,让大家收获颇丰。最后他说,讲文献要讲出背景,讲出逻辑,更要有话题延伸,听众期待的是思维的碰撞,而不是一台复读机。这句话引起了听众们的热烈掌声。
分享结束后,还有许多同学就自己在实际阅读文献中遇到的问题,与葛学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宣传了即将在下一周举行的“文献解读大赛”之后,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团委科服部文献解读经验分享会完美落下帷幕。面对葛起伟学长分享中的满满干货,大家都表示获益匪浅。希望今后科服部能够举办更多这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同学们的“科研梦”保驾护航。
文 | 孙一婷
摄影 | 蔡鸿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