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2018年12月22日下午,一场遗体告别仪式在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徐徐拉开序幕。李叔同的《送别》一遍遍地回旋于小礼堂,低低地诉说着惜别之意。沉重的心情,肃穆的氛围,无言的大爱,这场仪式用以缅怀“无语良师”——郑海燕女士。
无言,却以身教之。“无语良师”,是医学生们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
人死了,生命就彻底结束了吗?不是的,“无语良师”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来,为医学生的医学技能学习、为祖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生平
郑海燕女士是一位医生,毕业于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的前身浙江医科大学。1970年毕业时文革尚未结束,于是她前往余杭鸬鸟镇做了五年乡村医生,当地的农民至今都对她印象深刻。后来郑女士先后在绍兴市委党校医务室、绍兴市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三医院工作。
她是一位尽责的医生,也是一位艺术的追随者。
年轻时,热爱芭蕾;退休后,喜爱音乐。她留给孙辈的遗物都是乐器,钢琴、口琴、手风琴…她始终相信:“音乐,能带给人快乐与希望。”
传承
郑海燕女士的母亲邱韵华女士也是一位“无语良师”。邱女士在世时身患胃癌,住院时她决心捐献遗体,希望世人不再经受病痛的折磨。邱女士的坚持打动了起初持反对意见的家属,也使郑海燕女士萌生了遗体捐献的想法。
两年后,郑海燕女士与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签署了遗体捐赠书,她的儿女们,也渐渐打开了对遗体捐献的心结,真心地认可与支持遗体捐献。她的长女说:“人逝去之后身躯不过只是一副皮囊。但如果这副皮囊还有作用,还能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那真的是价值很大。”
往后的一代又一代人,在如此家风的熏陶下,只会更深地领悟“生命”与“奉献”的真谛。
捐献
郑女士患有老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曾进行六七次化疗,但作用不大。在第四次化疗后,她开始准备遗体捐献的相关事宜,陆续和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的姜华东老师联系。“现在我真的不是悲观,我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严重的,今天复查以后有五万的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也下降了,所以我还是要做好一定的准备,我希望,可能要麻烦老师到医院里来一趟。我不怕,但是办好就可以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这样对姜华东老师说:“姜老师,我现在应该说是到了最后时刻了,眼也不行了,耳朵也聋了,关于上次委托你的那件事情,我的女儿全都同意了。现在因为最近生了眼疾所以角膜无法移植了。如果大脑不需要的话,就让他们拿去吧,其他都送给学生们让他们好好研究吧。”
关于安乐死
在整个生病过程中,郑女士十分痛苦,一度想到安乐死:
“太残忍了,我深有体会。希望你们能为安乐死多做贡献。”
“自己不能决定生死是最痛苦的,这个滋味谁也尝不到,只有我知道。”
安乐死在中国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命题,饱受病痛折磨的郑女士希望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的老师和学生今后可以为其发展做出贡献。
生前,救死扶伤,传递希望;死后,不念自己,教授知识。郑海燕女士微笑着,把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理解也传授给我们。所谓生命之伟大,莫过于此。
“无语良师”,他们以无言的方式将生命延续,将爱永恒地传递。
文 | 陈明卓
图 | 金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