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举行临床医学博士后首次“医工交叉”专题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9日 来源: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阅读量:1586

515日晚,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后首次“医工交叉”专题分享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本次分享会的主题是“生物医用材料在眼科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2019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徐经纬(浙大八年制毕业生)、指导老师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徐雯教授,以及浙大高分子系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所长计剑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会由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方向明教授主持。

徐经纬博士后                徐雯教授                   计剑教授

在报告中,徐经纬结合专业知识与个人学习经验,阐述了光热转换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分类,并介绍了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近年来通过与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学系等院系的不同研究团队交叉合作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感染性角膜炎、感染性眼内炎、后发性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出发,制备了铜源复合纳米凝胶、贻贝仿生聚多巴胺纳米涂层等材料,证明了光热转换纳米材料在眼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潜能。

徐雯教授介绍,因眼科手术无法从自体身上取到相应材料这一特殊性,眼科的每一个亚专科几乎都和材料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结合,如人工角膜、人工晶状体、人工玻璃体、人工虹膜、义眼座、泪道等用来修复或替换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以及术中需运用到的囊袋张力环、缝线、术后药物缓释材料等,虽已广泛应用与临床,但寻找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改良现有的眼科材料或是制备新型的功能性眼科材料仍是当今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计剑教授开展了题为《学科交叉和创新思维:生物医用界面的仿生修饰与组装》的讲座。他从多年来从事组织原位再生材料、新型心血管支架等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与界面研究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医工交叉研究的设计思路。计教授认为,医工交叉的第一步是交流,只有问题形成共识,才有可能开展进一步的交叉研究;此外,化繁为简和逆向思考的能力以及热情和坚持的性格,都是创新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他还表示,将理论和模型方法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才有可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多学科的思维碰撞和融会贯通,能够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果的应用潜能。

精彩的课程之后,计教授就生物材料基因工程如何与材料、生命、大数据、工程相融合,和参会的临床博士后、八年制博士生、住院医师、科研型博士后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获得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临床医学博士后线上课程自2015年项目成立至今,已举办300多次,从一开始集中于临床病例的讨论,拓展至临床研究、临床教学。此次搭建的“医工交叉”平台,旨在拓宽临床医学博士后的科研思维,面向科技创新主战场,利用多学科资源整合,从老百姓的健康出发,为临床需求提供服务。

2022年,欣逢银河线路检测中心110周年华诞,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临床医学精英人才为目标,必将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科技领域突破封锁,为中国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而努力。